内江市健全“三三四”工作机制 全力擦亮“甜城心健康”心育品牌

2024-01-29 四川省教育厅

内江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重要位置,健全“三三四”工作机制,着力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,全力打造“甜城心健康”心育品牌,培养学生积极乐观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,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。

一、健全“三项机制”,高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

一是高起点谋划。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调研,市委常委会、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,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《内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专项工作方案》。专设德育与心理健康研究室,全覆盖组建市、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6个,新增编制31名。

二是高效能推进。建立教育、财政、人社、卫健等21个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,聚焦会商议事、信息共享、联动响应,每月1次分析调度,每季度1期工作动态,每半年1次联席会议,每年1次全市心育工作现场会,着力构建部门协作、社校联动、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。

三是高标准督导。市委目督办开展心理健康专项督查,将结果纳入市委、市政府对县(市、区)党政年度考核目标。市政府教育督导委成立5个督导组,制定督导清单15项、39条开展专项督导。市委教育工委指派29名责任督学以“四不两直”方式开展集中检视,将问题书面通报到县(市、区)政府。

二、构建“三大体系”,多元途径助力心理育人

一是全方位常态预防。严格执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,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。充分利用课后服务,“五育”融合育心,打造“闪闪红星耀东兴”“盘破门武术操”“隆昌土陶之趣”等爱国主义教育、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。用好16个省级研学教育基地,让学生强健体魄、阳光成长。在重大考试、开学前后,面向师生、家长开设“甜城心访谈”36期,举行讲座200余场,参与人次超1000万。

二是全覆盖分级预警。充分发挥心理委员“信息收集器”作用,结合班级“晴雨表”全面掌握学生心理状况。每年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状况筛查2次,“一生一档”建立心理成长档案,对重点预警学生实施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。开展“甜蜜暖阳度寒冬”“亲情视频连心桥”“假期托管爱先行”等活动,服务留守、困境等儿童1.5万余人次。

三是全过程科学干预。按照“抓实前端—精准分流—及早处置—跟踪反馈”的流程实施闭环管理,“一校一策”制定应急处理预案;用好《内江市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指导手册》,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进一步分析研判、专业咨询、识别分流等服务;医疗机构及时对转介学生诊断、治疗与随访;学校定期回访,持续关注学生心理状况,形成干预工作闭环。

三、实施“四心行动”,融合力量护航学生成长

一是家庭教育“联心”,聚合力。依托学校、社区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成立家长学校532个,常态化开展心育知识培训1000余场次,集中推送“甜城心锦囊”家长微课54期,浏览量超1000万次。开展“万师访万家”行动,全市2.7万名教师全覆盖访问36万余名学生家庭,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家庭和心理变化状况,针对性指导干预。

二是学校教育“润心”,强根基。以“甜城英才计划”项目为统揽,通过外部招引、内部培养、培训转岗等方式补充心理健康专职教师188人,全市中小学专兼职教师配备率达100%。开展市、县两级集中培训14轮,覆盖2万余人次,实现行政管理、教育科研、专(兼)职教师、班主任等四类人员全覆盖。成立市、县两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6个,打造“甜城树人心课堂”优质课程资源105节。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,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,完成第一批79所学校心理辅导室升级改造。

三是医教结合“护心”,解民忧。卫生副校长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,提升校园危机干预水平。全市二级以上公办医疗机构实现精神(心理)科(门诊)开设率100%。全市210名专业医生,通过“绿色通道”服务中小学生1.2万人次。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100余场次,让广大学生及家长早发现、及时干预心理健康问题。

四是社会服务“汇心”,增实效。组建心理援助服务队5支,开通心理服务热线11条。依托未成年人保护站、共青团童伴之家、宣传部“甜城悦读”书吧等阵地,开展亲子沙龙、家庭服务等140余场次。发挥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、社区专职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婚姻家庭、矫治帮扶、心理疏导等方面优势,构建多元心理服务机制。

热门高校
最热文章
最新发布
相关推荐